温州法院网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 专版集锦
司法“护航”经济之立规与立行
这两年,温州经济,砥砺前行。部分企业资金链的断裂,使民间资金一向丰裕的温州遭遇了一波前所未有的民间借贷危机。
当外头还在嘀咕“温州经济怎么了”的时候,一向不服输的温州站在马年这条崭新的起跑线上,蓄势待发。司法作为温州实体经济发展的硬性保障,备受外界关注。
昨日的“两会”现场,与会代表委员听取了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,报告中关于“司法保障护航实体经济”的内容,引发热议。
观点A
立规,为实体经济提供司法保障
俗话说,没有规矩,不成方圆。社会的发展,离不开刚性制度的约束。这里的制度,指法律,指政策,当然也包括司法机关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或出台的相关指导意见。
立规,就是要接地气,要结合地区实际。
市人大代表、浙江震瓯律师事务所主任叶连友是一名破产管理人,他还有另外一重身份,就是温州中院的特约监督员。他说,在温州人的观念里,公开破产很丢脸,而且一般破产案件的审理时间较长。金融风波过后,温州中院适时出台简化破产案件审理程序,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向好发展。去年,全市法院受理破产案件239件,审结153件,分别占全省法院的57.1%和56.8%。
立规,就是要拿出魄力,要大胆创新。
温州作为改革开放的先发区域,金融的改革与创新始终融汇于发展的血液中。2012年,温州获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后,我市第一时间出台司法保障意见30条,全市两级法院设立金融审判庭,率先启动保护金融债权专项活动。通过后期实践证明,这些保障意见切实优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法治软环境,相关经验还在全国法院系统内学习并推广。
立规,就是要审时度势,要及时决策。
前几日,一则新闻令市政协委员、温州百润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德崇过目难忘。新闻中提到,为配合今年3月1日《温州民间融资管理条例》的正式实施,温州中院正在酝酿出台配套司法保障意见,进一步明确对民间融资合法性的保护,推动民间融资备案登记法定化的进程。
周德崇说,对于金融余波尚未平息的温州,适时出台相关条例和司法保障意见,无疑就是为温州经济打了一剂“强心针”。“我很期待看到它的实效。”周德崇信心满满。
观点B
立行,让政策法规落到一言一行
口言之,身必行之。口号喊得响,步子也要迈得开。如何“行”,确是学问。
“行”意味着不要纸上谈兵,用事实来说话。
再好的政策法规,如果无法落地,则无异于天马行空。市政协委员余寿权告诉记者,龙湾法院在审理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过程中,在原有贷款余额不变的情况下,对查封房产临时启封,办理原有贷款还款转贷手续,有效避免该企业停业倒闭情况的发生。
“行”意味着要有知难而进的勇气,对症下药。
在金融案件执行过程中,法官经常遭遇各种“硬骨头”或“烫手山芋”。此时若是置之不理或方法不当,必会引发轩然大波。余寿权说,近年来,法院有针对性地使用一对一查封系统、外地执行协作盘活不良贷款、以代偿方式执结金融纠纷等执行举措,最大限度地防范区域金融风险。他希望在新的一年,法院能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变化风向标,积极回应银行业金融机构司法需求,建立中小企业信保机制,修复温州金融生态环境。
“行”意味着回应民生关切,一切以百姓利益为先。
经过一年多的实践,我市网络司法受到了百姓的追捧。截至去年底,全市法院网拍数量、成交金额、节省佣金均居全省第一。市人大代表、民革温州市委副主委诸爱珍说,网络司法拍卖不仅扩大竞拍范围,让全国各地的竞买人都能参与竞拍,而且真正实现了零佣金,还能有效杜绝“暗箱操作”,筑起一道廉洁司法防线。
2014年,对于全市司法系统来说,如何践行司法保障护航实体经济,是一个新的课题和挑战。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徐建新说,全市法院系统将以改革创新的精神,努力为实现温州“赶超发展、再创辉煌”作出更大贡献。